風口觀察 | “六個城市”之首,青島打造現代產業先行城市瞄準“四個走在前列”
風口財經記者 婁花
實體興則經濟興,實體強則經濟強。9月21日,青島市政府新聞辦召開“走在前 開新局·喜迎二十大”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發布會,青島市委常委、副市長耿濤介紹了青島打造現代產業先行城市的總體情況,青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卞成介紹了青島打造現代產業先行城市的具體行動方案。
青島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打造“六個城市”,現代產業先行城市排在首位,足見打造現代產業先行城市對青島構筑未來發展戰略優勢、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既是對國家要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筑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堅實基礎的高度響應,也是青島向高能級城市躍升、爭先進位、提升全球影響力的必然選擇和關鍵之舉。
那么青島如何打造“現代產業先行城市”?青島從“現代產業體系”和“先行”兩個維度,來謀劃打造現代產業先行城市,初步設定12項指標,重點通過打造“產業培育高地、數字賦能典范、協同發展標桿、綠色低碳先鋒”,加快現代產業體系構建、融合發展數字轉型、產業生態培育營造、清潔安全節能高效“四個走在前列”。
這標志著青島打造“現代產業先行城市”的作戰圖已經繪就,揚帆破浪正當時。
兩個維度謀劃
12項指標衡量
青島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打造現代產業先行城市、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宜居宜業宜游高品質灣區城市、現代化治理樣板城市,這是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落腳點,其中打造現代產業先行城市排在首位,無疑,這是青島城市能級躍升的首要抓手。
繪制現代產業先行城市的藍圖,青島基于怎樣的考量?青島市委常委、副市長 耿濤介紹,青島重點聚焦“現代產業體系”和“先行”兩個維度,來謀劃打造現代產業先行城市。
何為現代產業體系?按照黨的十九大報告關于“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要求,青島圍繞全市實體經濟24條重點產業鏈發展,提出大力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四位協同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持續提高科技創新在實體經濟發展中的貢獻份額,增強現代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優化人力資源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的作用。
何為先行?突出“引領型”發展導向,青島在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上走在前列。著力通過打造產業培育高地,在現代產業體系構建上走在前列;打造數字賦能典范,在融合發展數字轉型上走在前列;打造協同發展標桿,在產業生態培育營造上走在前列;打造綠色低碳先鋒,在清潔安全節能高效上走在前列,推動制造業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提質增效、數字經濟蓄勢崛起,率先創建國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試驗區,初步建成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國家級服務經濟中心,在全省勇當龍頭、在全國爭先進位、在全球彰顯特色。
如何衡量現代產業先行城市?設立重點指標,青島初步提出12項指標建議,其中,地區生產總值、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城市排名、制造業增加值占比、生產性服務業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四新”經濟增加值占比等5項指標,著重反映在現代產業體系構建上走在前列情況。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比、工業互聯網平臺普及率等2項指標,著重反映在融合發展數字轉型上走在前列情況。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數量、境內外上市公司數量、金融業增加值占比、全市人才總量等4項指標,著重反映在產業生態培育營造上走在前列情況。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幅指標,著重反映在清潔安全節能高效上走在前列情況。
縱向成鏈,橫向成群
30%與62%
青島具體如何打造現代產業先行城市,青島市工信局局長卞成介紹, 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現代產業先行城市工作專班編制了《青島市打造現代產業先行城市五年規劃(2022-2026年)》,并按照工作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制定了《青島市打造現代產業先行城市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重點通過打造“產業培育高地、數字賦能典范、協同發展標桿、綠色低碳先鋒”,加快現代產業體系構建、融合發展數字轉型、產業生態培育營造、清潔安全節能高效“四個走在前列”。
加快振興實體經濟發展,必須得做好產業這篇文章,既要加強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同時也要提升產業集群的生態發展,形成“縱向成鏈、橫向成群”發展格局。
打造產業培育高地,在現代產業體系構建上走在前列,青島重點聚焦24條重點產業鏈,做大做強優勢產業,突破發展新興產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超前布局未來產業,提升發展都市現代農業。到2026年,力爭制造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0%以上,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到62%。
先進制造業,提升智能家電和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集群能級,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壯大新能源汽車、高端化工、虛擬現實等產業規模,打造國內一流產業集群;謀劃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等產業布局,培育一批有影響力的新興產業集群。超前布局基因技術、未來網絡、海洋物聯網、類腦智能、量子信息等未來產業,搶占發展制高點。
現代服務業,強化現代金融、現代物流、現代商貿、軟件和信息服務、科技服務等服務功能,加快技術創新、業態創新、模式創新,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
都市現代農業,高標準建設農業現代化示范區,提升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產能,打造集育種、養殖、加工、物流于一體的深遠海綠色養殖產業體系。
當好企業貼心人,值得注意的是發布會現場通過短片的形式播放了“鏈萬企”供需對接公共服務平臺,這是青島市工信局推動產業鏈發展、產業集群發展,主動作為,創新性的做法,8月26日,“鏈萬企”供需對接服務平臺已經上線,上線將近一個月來,引起了企業界的關注?!毕M髽I積極上平臺,上得越多,供需對接服務平臺發揮的撮合作用才會越強?!氨宄涩F場推介。
數字轉型走在前列
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比達12%
步入數字化時代,大浪奔騰的數字化浪潮催生了數字經濟,全方位助推社會發展。當前,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不僅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更以其高創新性、強滲透性、廣覆蓋性為社會發展蓄能增勢。
打造現代產業先行城市就要打造數字賦能典范,在融合發展數字轉型上走在前列。
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打造“工賦青島 智造強市”城市新名片。到2026年,青島力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2%,工業互聯網平臺普及率達到50%。
青島加速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實施重點領域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加快5G網絡、千兆光纖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支持以卡奧斯為代表的“雙跨”以及特定行業特定領域平臺和工業互聯網示范園區發展,建設算力中心,大力提升先進計算、新型智能終端等數字優勢產業競爭力。據統計,青島目前上線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已經達到了近40家,比如,雙跨綜合平臺代表著國內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的最高水平,作為工業互聯網領域首個獨角獸,卡奧斯平臺已鏈接企業近90萬家,服務企業8萬家,向20個國家輸出生態模式,連續四年蟬聯工信部雙跨平臺榜首。而近日剛上線的帽飾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不僅輸出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滿足上下游企業在用戶交互、研發、營銷、采購、制造等場景下的數字化轉型需求,更是輸出“共創共享”平臺思維方式,幫助更多企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少走一些彎路,幫助更多的中小企業做大做強國內外市場,提升訂單交付效率和質量,降低用工成本、委外訂單溝通等成本,最終實現資源共用、合作共贏。
推進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青島加大網絡協同制造、個性化定制等新型制造模式應用推廣,支持智能家電、軌道交通裝備、新能源汽車等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大力發展“產品+內容+生態”全鏈式智能生態。
產業生態培育走在前列
力爭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達到2家
一個產業的發展,需要生態的培育,才能成為茂密的森林。
青島打造現代產業先行城市,就提出打造協同發展標桿,在產業生態培育營造上走在前列。
推動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提高科技創新在實體經濟發展中的貢獻份額,增強現代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優化人力資源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作用。到2026年,力爭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達到2家,金融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7%,全市人才總量超過300萬人。
推動實體經濟與科技創新協同發展,構建以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為核心、省市制造業創新中心為支撐、企業研發機構為補充的制造業創新體系,采取“揭榜掛帥”方式突破關鍵技術瓶頸,推進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技術轉移中心等成果轉化平臺建設。
目前國家高端智能化家用電器創新中心依托青島國創智能家電研究院有限公司組建,這是家電領域的唯一一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也成為青島首個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是制造強國戰略的首要工程,是構建國家制造業創新體系的重要舉措,旨在重點行業領域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提高中國制造的國際競爭力。
此外,青島推動實體經濟與現代金融協同發展,推動政府引導基金投向重點產業鏈,大力發展供應鏈金融、綠色金融、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投貸聯動等業務,健全融資擔保、應急轉貸體系。
推動實體經濟與人力資源協同發展,實施“人才強青”計劃,引導高校圍繞產業發展需求增設專業,實施“藍鑰匙”創新培育工程,強化技能型人才培養,完善人才考核評價、表彰激勵機制。
技術、產業、人才、資金鏈,在產業生態的打造中缺一不可,打造現代產業先行城市,必定是“四鏈合一”的過程。
打造綠色低碳先鋒
每年節能診斷工業企業30家以上
近日,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于支持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 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要求,這是我國“雙碳”戰略提出以來,第一個以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區域戰略。
青島提出打造綠色低碳先鋒,在清潔安全節能高效上走在前列,就是貫徹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部署和《國務院支持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的典范,根據規劃,青島到2026年,每年節能診斷工業企業30家以上,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幅完成省下達任務。
全面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推行綠色設計、開發綠色產品、建設綠色工廠、發展綠色園區、打造綠色供應鏈,加快建設綠色技術創新中心和平臺,鼓勵行業協會通過制定規范、咨詢服務、行業自律等方式提高行業供應鏈綠色化水平。
協同推進低碳節能發展,制定重點行業碳排放控制行動方案,深入開展重點行業能效、水效“領跑者”行動,引導企業對標達標,實施新一輪重點用能設備能效提升和資源化利用行動,促進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
持續強化安全生產監管,鼓勵企業開展安全技術裝備升級換代,以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提升企業本質安全水平,持續引導化工企業“進區入園”,加快先進安全(應急)裝備和技術推廣應用,提升安全(應急)產品供給能力。
藍圖已經繪就,目標已經明確,現代產業先行城市工作專班將進一步完善運行機制,統籌推動重大政策制定、重大項目建設、重點企業發展,健全規劃和方案實施動態評估機制,及時研究解決實施過程中的重大問題,形成“區市聯動、部門協同、全市一盤棋”的工作格局,全力打造現代產業先行城市,在全省勇當龍頭、在全國爭先進位、在全球彰顯特色,為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提供堅實支撐。
時代潮起,波瀾壯闊,重任在肩,只爭朝夕,一個以現代產業先行城市為首的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正在加快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