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2022年銀行秋招!擴招、放寬年齡限制,這幾類人才最受歡迎……
據不完全統計,近期已有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招商銀行、民生銀行、華夏銀行、江蘇銀行、南京銀行等超20家銀行發布了校園招聘公告。
縱觀各銀行招聘公告,今年秋招與往年有何不同?什么樣的人才更受歡迎?想進銀行發展的畢業生們又該如何準備呢?
招聘人數規模擴充,年齡等條件放寬
據梳理,目前已有包含國有六大行在內的超20家銀行陸續發布了秋季校招公告。經不完全統計,今年秋招銀行正擴充招聘人數規模。以國有六大行為例,已披露了具體招聘崗位人數的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計劃招聘總數合計已超7萬人。
更讓人鼓舞的是,大部分銀行放寬了對應屆生年齡的要求和限制。2023年國有大行的秋季校園招聘除招收2023年高校應屆畢業生外,部分機構招收畢業生年限甚至放寬至2020年高校畢業生。比如,中國銀行的秋招公告顯示,對于國內外院校應屆畢業生,部分機構可招收32周歲及以下的金融行業從業人員和畢業三年以內的在職人員(要求家庭或生活基礎在招聘崗位所在城市)。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部分生源欠佳地區機構(主要為縣域機構)可放寬至專升本或大專學歷(要求家庭或生活基礎在招聘崗位所在城市)。
同時,也有銀行對貧困大學生群體的招聘進行優先照顧。比如,建設銀行表示,校園招聘招錄過程中在同等條件下優先照顧貧困大學生。部分分行的縣域機構招收聘期屆滿的大學生村官及“三支一扶”人員,并開放專項報名通道。 “國有大行秋招人數的持續擴大和部分機構招聘門檻的適當放寬,是銀行機構履行社會責任的表現,同時,擴招也能為銀行積蓄人才?!辈┩ǚ治鲑Y深分析師王蓬博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金融科技、復合背景專業能力人才搶手
人才是轉型的驅動力之一。如今,各大銀行金融數字化轉型進入深水區,也加大對金融科技型人才的招聘,同時予以進一步細分。
為招攬金融科技人才,招商銀行、民生銀行、南京銀行等,在正式秋季校招之前,便開展了金融科技人才的提前批專場招聘,提前鎖定優質科技人才。另外,華夏銀行金融科技子公司“龍盈智達”在9月15日發布招聘信息,機器學習、JAVA、產品等崗位虛位以待。此外,吉林銀行、恒豐銀行、中國銀聯、交通銀行、長沙銀行、民生銀行等,也分別發布了大批金融科技社招崗位。
“科技菁英”是工商銀行本次秋季校招重點招募的領域之一,其又被細分信息安全崗、大數據應用崗與技術研發崗。不同分類有所側重,日常工作內容涉及: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前瞻性研究,數字化轉型業務場景創新,大數據分析、云網絡等。此外,根據公告,工商銀行總行管理培訓生,入職后先在境內分支機構進行為期一年的“科技+業務”輪崗鍛煉。
金融科技人才在農業銀行同樣受到重視。該行今年專設“科技人才智領計劃”,重點培養致力于培養金融科技領域的新生代領軍和骨干人才。而即使是在農行的軟件研發崗內,工作內容也會涉及到互聯網金融、金融市場、精準營銷等多領域內容。
交通銀行金融科技管理生被細分為IT方向與數據管理方向,聚焦于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金融科技核心領域。
商業銀行的金融科技競爭升級,金融科技人才數量在多家銀行中呈現增長勢態。截至2021年末,招商銀行集團研發人員為10392人,較上年末增長3.48%;中信銀行科技人才共計4180人,占員工總數的7.58%;光大銀行科技人才共計2598人,占員工總數5.69%;興業銀行引進數字化轉型人才超1200人,科技人員占比為8.67%。
德勤中國管理咨詢銀行業與資本市場行業主管合伙人尤忠彬此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需要對金融科技人才做一個區分,將其區分為“技術型”與“復合型”。其中既懂業務,也懂技術的“復合型”人才是數字化轉型的核心生產力,其核心價值主要體現在解決數字化轉型的兩大關鍵難題,即技術賦能業務轉型方案的產出,與成為技術與業務溝通的橋梁。
為保證人才優勢真正轉化為數字化優勢,尤忠彬稱,銀行需要關注人才留存、人才融入、符合轉型方面的關鍵挑戰。尤忠彬說,金融科技型人才的市場競爭較為激烈,容易流失,銀行需要考慮調整薪酬待遇、強化激勵、優化工作模式以適應人才需求。其次為人才融入,外部招聘的數字化人才往往與行內傳統的工作模式不適應,唯有改善工作模式與機制文化,才能保證數字化人才充分發揮作用。
不少銀行開展專項招聘項目,多家銀行開設博士后工作站
記者注意到,也有不少銀行從自身的發展和業務需求出發開展了專項招聘項目。例如,農業銀行在2023屆秋季校招中開啟了“農銀菁穗”鄉村振興專項招聘,為162家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轄內支行招聘對口人才;工商銀行在招聘中設置了金融通才—小語種專項。將立足服務“一帶一路”倡議,面向境外機構儲備專業人才。
“銀行根據自身發展規劃而進行的專項招聘體現了不同銀行在發展戰略方向上的差異化定位,根據自身優勢尋找經營的著力點,更加明確了轉型的特色化發展道路,更好的構建培養屬于自己的人才體系,以此作為提升市場競爭力的突破口?!蓖跖畈τ浾邚娬{。
對于未來銀行機構在招聘人才方面的需求趨勢方面,賀淞表示,隨著移動支付,互聯網等金融科技應用的發展,銀行線下招聘需求會進一步縮減,網上銀行、智能理財營銷等是未來金融業的趨勢,低技術、高成本的職種會被慢慢淘汰,銀行從用人趨勢來看也會延續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人工產能效率,增加盈利方向去發展。
她同時強調,目前金融機構在數字化轉型人才儲備和培養方面也存在一定不足,“比如跟風上線電商系APP、線上化服務趨同、缺少變革性的科技進步等。建議后續銀行機構在鼓勵金融和科技更好結合的同時,加大對科技研發的投入力度及人才的成長留存力度?!?/p>
此外,還有多家銀行開設了博士后工作站,工商銀行、招商銀行、交通銀行、農業銀行、浙商銀行及多家城商行,也成立了博士后工作站,與高校聯手培養金融科技高端人才。恒豐銀行9月份發布信息,其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正與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上海財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開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山東大學等研究機構建立合作關系,面向海內外公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員。研究課題包括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區塊鏈創新賦能場景、數字人民幣等。
中國銀聯博士后工作站與上海交大、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高校的博士后流動站聯合,近日招收博士后的研究方向包括隱私計算、物聯網、信息安全、大數據、數字經濟、開放銀行、邊緣計算、下一代支付技術、人工智能、數據治理等。
求職者應提前做好充分準備,做好這三點
銀行招聘競爭越來越激烈,求職者究竟該如何準備,才能從容應對?
一家國有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銀行校園招聘的報名時間相對來說比較長,在一個月左右,采取網上報名的方式進行。在報名期間,準畢業生可以參加銀行在學校組織的校園宣講會,了解銀行目前的情況,招聘的崗位要求、發展情況等,也可以和已經入職的學長學姐進行交流,更全面地了解情況。
“工作經歷、實習經歷和證書在銀行校招中還是比較重要的。同學們也可以利用空余時間去參與銀行實習或考取相關證書?!痹撊耸扛嬖V記者。
此外,上述負責人建議求職者,要重點注意收集信息、明確就業方向、準備好簡歷這三點。具體來看,求職者要注意收集信息,銀行的招聘公告一般會通過公眾號發布,有意向的可以多多留意。同時,求職者需要在眾多銀行招聘信息中確定自己的就業方向,例如想去哪家銀行或者意向什么崗位。根據自己的條件圈定選擇范圍。最后,簡歷需要有一定的邏輯性并重點突出自己的優勢,避開劣勢。每家銀行的用人標準不同,求職者可以通過提前了解各家銀行的用人偏愛來有針對性地填寫自己的簡歷。
今年初,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出“注重引進和培養金融、科技、數據復合型人才,重點關注數據治理、架構設計、模型算法、大數據、人工智能、網絡安全等專業領域。積極引入數字化運營人才,提高金融生態經營能力,強化對領軍人才和核心專家的激勵措施?!?/p>
全球皆有布局的高端人才獵尋機構CGL數字金融團隊合伙人賀淞告訴記者,“事實上,銀行更加需要業務和技術型的復合人才,需要對前沿技術了解,技術基礎扎實,對銀行業務流程了解,并可以把技術用在銀行業務中的復合型人才,這將助推銀行科技化轉型?!?/p>
(半島新聞整合自中國電子銀行網、證券日報、21世紀經濟報道、經濟觀察報、中國江蘇網)